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周:常见诈骗手段及案例解析
小伙伴们,本周是“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周”。小编特意整理了常见诈骗手段。还配以真实案例。即日起,“福州公安”开设“防骗宝典”专栏。每天为大家讲解几种诈骗手段。以此提高大家的识骗防骗能力。
咱们先来看看几个萌萌哒防骗宣传动画~
假冒公检法诈骗
虚构银行卡电子密码器升级诈骗
今天小编要介绍哪几种诈骗手段呢?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
医保、社保诈骗
配合民警调查陈某想要证明自身清白。他按照“民警”给出的指示进行操作。结果遭受了人民币5000元的损失。
警方提示 犯罪分子会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 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 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 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 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 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 以实施诈骗 小伙伴们请注意 凡是出现“安全账户”都是诈骗哦
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2015年6月,高某于互联网购得某购物网客户资料。随后冒充该购物网站工作人员致电客户,称其网购时被卖家误设分期付款模式,需支付利息,解除要联系银行部门。之后安排人员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防骗知识有几种,诱骗客户至ATM机操作他们将诈骗分子持有的银行卡号称作网购产品编号。把要诈骗的金额说成是密码。让客户在转账账号栏输入。还让客户在转账金额栏输入。以此诱骗客户向其转账。
高某团队共8人,有男有女。其中冒充网站工作人员的多是女性,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多是男性。他们这么做是为让骗术更真实可信。此外,打电话实施诈骗的时间定在每日17时至22时之间。据高某交代,选这个时间段是因银行此时下班,只有ATM机能转账
警方提示:在此类诈骗手段里,犯罪分子先冒充购物网站工作人员。称因银行系统错误等,买家一次性付款成了分期付款,每月都得付款操作并支付利息。之后又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诈骗
金融交易(股票)诈骗
2015年6月底 梁先生于网上发现一家证券网站 该网站宣称能精准预测股票走势 依据网站给出的联系电话 梁先生与该“证券公司”取得联系 表明了“合作炒股”的意愿 梁先生先按对方要求 向其提供的账号转入2500元“会员费”第二天,梁先生接到自称“证券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要查验新会员实际资本金。在对方诱骗下,梁先生分两次给对方转账共100万元。之后防骗知识有几种,客服电话打不通了。随后,梁先生报警。
警方提示:切勿轻信“牛股推荐”“内幕消息”等说法,这些全是骗子的手段!犯罪分子以某证券公司的名义,借助互联网、电话、短信等途径,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待获取事主信任后,引导其在自己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进而骗取股民资金。
虚构车祸(虚构手术)诈骗
涂小姐在群众路的一家礼品店上班。她在前台接到一名男子的电话。男子称自己是该店房东。其朋友在群众路附近出了交通事故。要赔偿对方损失。但身上现金不够。需到店里借500元。
涂小姐当真了。十分钟后 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来到涂小姐店内 称自己是房东的朋友 拿走了500元。男子离开后 涂小姐越想越觉得不对 拨打房东之前留的电话号码 得知房东根本没打过电话 确定自己被骗了 于是向茶亭派出所报了警
警方提示:小伙伴们要是接到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说您的亲属、朋友出车祸了。或者突然得了急病需要资金做手术等。急需资金处理。这个时候千万别惊慌。别着急汇款。应该先联系自己的亲属、朋友去确认一下。
虚构绑架诈骗
2012年4月24日9时左右,住在华林路的陈女士接到一个来电号码未显示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子带着哭腔的喊叫声:“妈妈,妈妈,我被绑架了,快救我。”陈女士立刻慌乱起来。她以为是自己的女婿,急忙追问出了什么事。这时电话传来另一个男人声音 说你女婿把我小弟捅伤了 现在人被我们抓了 你马上拿5万块钱来赎人 不然就剁掉他手指 陈女士听后吓一跳 连忙答应给钱 对方提供了一个银行账号 事后陈女士联系上女儿 发现女婿没被绑架 才知是诈骗电话
警方给出提示:当接到这类电话时当事人常常会因情况紧急而不知所措然后会依照嫌疑人的指示把钱款打进账户警察提醒大家务必要保持镇定先去联系亲友进行确认
小伙伴们,今天是否学到了不少防骗知识?赶快转发给亲朋好友,给他们提个醒!明天小编会为大家讲解其他类型的诈骗手段。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