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幸福人寿以房养老关键词,看保险股三伏天首次大涨及市场变动
关注:点击上方标有“观点”的蓝字,欢迎将其置顶或者设为星标,这样就能快速获取房地产新鲜且有深度的资讯。
幸福人寿受到市场关注,原因是近几年业绩波动大,不过,其更早几年的关键词是“以房养老” 。
观点地产网 保险股迎来了进入“三伏天”里的首次大涨。
截至7月20日下午收盘时,沪深市场中的新华保险涨停,天茂集团也涨停,中国人寿涨幅超5%,中国人保涨幅超5%,中国太保涨幅超5%。港股市场的中国信达实现了6.76%的涨幅,且涨幅较大 。
资本市场热热闹闹,先是银保监会宣布接管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保、新时代信托和新华信托这六家机构,接着中国信达披露完成对幸福人寿的退出,然后诚泰财险背后的清华紫光集团大举进军保险业,市场和媒体的关注点几小时就更换一次。
已经很久没有人提起幸福房来宝了,也很久没有人提起“以房养老”了,不管是地产业,还是保险业,又或者是养老产业。在信息喷发的时代,一切都在加速,下一个热点随时会登上各种热搜榜单,人们的记忆能力变得越来越短,日益健忘。
中国信达75亿元退出幸福人寿
中国信达对华夏幸福的退出并非新鲜事。
为了聚焦主业,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早在中国信达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转让幸福人寿股权以及相关授权就被提上了日程。2019年10月,中国信达正式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幸福人寿5165985442股股份,这些股份占总股本的50.995%,转让底价为75亿元。
据当时公告透露,幸福人寿在交易基准日时,其全部股权评估值是136.61亿元,拟转让股权的评估值约为69.67亿元新华产权交易所骗局,此次交易要求采用一次性支付方式,保证金为15亿元。按照此计算,本次交易的溢价率为7.65% ,在中国信达长达13年的入股情况面前,这个溢价率只能说是不算高 。
公开资料表明,幸福人寿是一家全国性专业寿险公司,它成立于2007年11月,由中国信达、三胞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企业联合出资组建,能提供风险保障解决方案以及投资理财计划,涵盖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内容。其中,中国信达是控股股东,三胞集团等企业是中小股东。
幸福人寿成立原本是对问题机构进行救助,在十余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它逐渐在保险行业站稳了脚跟,然而,它与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的主营业务距离越来越远,其能为后者提供的收入回报也在逐渐减少。
这和幸福人寿的业绩波动紧密相连,2017年到2019年期间,幸福人寿的股东权益分别是82.34亿元、46.66亿元、51.38亿元,整体波动程度极大,2018年时,幸福人寿亏损68亿元,在寿险公司中排名第一,2019年,其净利润只有7600万元 。
中国信达是国内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它需要围绕问题资产投资来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还要围绕问题机构救助来化解实体企业不良资产风险,其目的是力求实现“稳中求进”。截至2019年末,它记录到总资产为1.51万亿元,并且同比增长了1.2%,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5亿元,同比增长8.4%,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同比上升了0.18个百分点。
这样的成绩令人欣喜,然而对于中国信达这种“大象转身”而言远远不足。重组并购对中国信达来讲是常见之事,资产优化同样如此。
中国信达从2019年6月提上议程,到2020年7月正式成交,抽身而退花费了将近一年。通过最新的企业公告,我们得知,清华紫光集团控股的诚泰保险以44.12亿元对价受让30.39亿股股份,从而持股30%。来自东莞的国资公司东莞交投集团以30.88亿元对价受让21.27股股份,进而持股20.995%。
至此,幸福人寿迎来了新一轮的整合发展机遇 ,诚泰保险是一家财险公司 ,其主营财产损失保险 ,责任保险 ,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农业保险 ,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再保险业务 。当寿险叠加财险 ,在业务协同 ,产品合作 ,牌照共享上无疑存在积极影响 。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向观点地产新媒体透露,该人士不愿具名,诚泰保险注册地址在云南,其体量仅为幸福人寿的六分之一,从战略布局看,幸福人寿分散于全国22个省级机构,从业务协同看也是如此,这对诚泰保险相当有吸引力,同时,紫光集团持有诚泰保险33%的股份,该集团曾申请设立中青人寿、申请寿险牌照,不过至今未获银保监会批复。通过参股幸福人寿,寿险牌照这一短板有了补救的机会。
至于东莞交投在本次交易里的角色,其主营业务是交通运输,所以市场猜测这或许和财务性投资存在关联。
“以房养老”五年瓶颈
幸福人寿受到市场关注,原因是近几年业绩波动大,不过,它更早几年的关键词是“以房养老”。
那曾是幸福人寿处于高光的时刻,在2015年3月,原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幸福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A款)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批复,国内首个“以房养老”保险产品正式诞生了。
保险行业与人口老龄化紧密相连,这是其天然属性。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内地城镇化发展迅猛。“以房养老”一词在政策草案讨论及媒体报道中屡屡出现。早年讨论时,住宅土地使用年限、产权权属划分、收房后如何退出等话题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公开资料显示,以房养老也被称作“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它是一种养老方式,指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从而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2014年7月1日,在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进行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试点实施 。有一种说法是“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 。
具体到保险公司试点资格方面新华产权交易所骗局,需要满足7个条件,比如已开业达到5年,注册资本不少于2亿元,能够对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进行合理定价等 。
多家保险公司取得了试点资格,然而截止到2018年7月底,仅有幸福人寿开展了业务,有99户家庭的139位老人完成了承保手续,签约意向客户有201单(141户),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保单数在总数中占比80% 。
2018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自2018年8月起,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推广到全国范围 。
这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效果。根据《国际金融报》的报道,截止到2019年9月底,那时幸福人寿的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在8个城市累计承保了138户(203人),这8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大连、苏州、杭州,平均投保年龄为71岁,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7430元,最高的一户每月领取超过3万元 。
在互联网的记忆里,2018年时,“骗局”“李鬼”“钱房两空”等成了“以房养老”相关报道的关键词。就像中安民生非法集资案那样,一些本应安享晚年的高龄老人,遭遇了房产被抵押的情况,遭遇了公证无效的情况,既失去了每月应领的“保险金”,又失去了唯一的住所 。
对此,幸福人寿相关人士曾公开表明,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自身就是小众业务,由于年龄不合适,由于房子不合适,由于涉及主体多,由于传统观念不认同,由于保险公司经营能力有待提高等缘故,前来咨询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家庭大部分未投保。
五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幸福人寿的官网上,再也检索不到“幸福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A款)”这款产品了。在个人产品以及团体产品当中,分红寿险产品依旧占据着一半的份额 。
到了2020年5月,两会通过了国内首部《民法典》,该法典明确新增了“居住权”这一用益物权,它把房屋的“居住”使用属性单独规定为一项物权,还设置了20年的期限。
多位法律界人士称,这一制度能为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也能为公租房提供法律保障 。只要居住权人未离世,购买人就无法取得房屋居住权 。
然而,关于土地使用期限问题,《民法典》对自动续期只是给出了大概的解释,以住宅作为例子,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来办理 ,“这意味着以后会出台配套的细则法则。”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以房养老” 被困在瓶颈期长达5年 ,今后的道路依旧十分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