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二维码现政府工作报告首页 扫码有何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二维码首次现身于《政府工作报告》首页。扫码之后免费安装垃圾桶骗局,代表委员能够看到视频与图表,借此了解主要指标任务的完成状况。有海外华媒表示,小小的二维码成了政府与民众的纽带,连接起人们的关切与政府的职责。
二维码的背后是数字经济的广阔天地。在北京,到2018年之前,主要大街的公共设施都要安装二维码。垃圾桶、路牌、公交站等,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到相关设施的责任单位等信息,进而实现对公共设施的精准管理。
在上海,扫描洋酒身上的二维码,洋酒的“出生日期”能被追溯,洋酒的“出生地”能被追溯,洋酒“漂洋过海”走上餐桌的历程也能被全程追溯,如此一来假洋酒便无处遁形。
安全漏洞凸显标准困境
不过,扫码也有风险。
近期,中国各地出现多起共享单车遭遇虚假二维码的诈骗事件,用户扫描假二维码后,有的被要求现金转账,有的被转到恶意软件下载页面,个人信息与资金账户面临被盗风险,近日,福建警方侦破一起相关案件,两名犯罪嫌疑人伪造近百枚共享单车二维码,实施诈骗,致使70多人上钩 。
有人伪造水电费缴费通知,有人伪造交通罚单,还有地铁上“扫码求关注”的冒牌创业者,不少人感慨,二维码骗局花样翻新,扫码确实得谨慎。
360企业安全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裴智勇,他也是首席反诈骗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涉及二维码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扫描后会打开钓鱼网站,通过这种方式骗取用户填写账号密码免费安装垃圾桶骗局,进而盗走个人信息和钱财,另一类是扫描后会打开恶意下载网页,导致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 。
二维码无法用肉眼区分,公众普遍缺乏对二维码的安全防范意识,裴智勇表示,未来二维码可能成为个人信息安全新的高发区,也可能成为通信诈骗新的高发区 。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下,中国广泛使用的是日本研发的快速响应码,也就是QR码。因为此前中国不存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所以QR码在2000年成为国家标准。如今,民众日常所使用的二维码,基本上全都是QR码。
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年QR码颁布了新的技术标准,此后开始收取专利费用。然而国内市场仍在免费使用2000年的技术标准,并且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这使得中国二维码应用基本处于失控和无序状态 。
张超称,当下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工具缺少统一管理,网络中能随意生成二维码,未形成对二维码生成和识读的系统化监管机制。并且,多数应用单位的系统以及二维码承载的信息,都未经国家主管机构或第三方机构统一审核、监控、追溯与认证。所以,二维码正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自主二维码的产业推广方面仍落后于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当下中国使用的二维码里,日本QR码占比65%。美国PDF417码在中国飞机登机牌以及部分快递单据上多有使用,其占比15%。美国DM码占比15%。主要的国产码像汉信码、龙贝码、网格矩阵码(GM码)、紧密矩阵码(CM码)等加起来占比不足5% 。
张超表示,中国虽已是二维码应用大国,却还算不上二维码产业强国 ,若继续大范围应用国外标准和专利技术 ,且不能加快建设自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任由国外技术标准主导产业应用 ,便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一是会致使产业出现空心化现象,这会对经济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二是他国能够掌握物品资源、商品流通等方面的信息,进而对国家信息安全以及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三是会把二维码的自主权交予竞争对手,在全球信息产业和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处于落后状态 。张超表示,二维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再沿袭过去类似芯片产业那样依赖国外技术和标准、让国人只能获取微薄利益的老路 。
必须推进规范和认证
业内人士做出预计,未来中国二维码产业规模有希望达到万亿级别。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王立建表示,只有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中国标准的信息系统,才能够把信息的“根服务器”设立在中国,进而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情况下避免国外标准引发的专利风险。
张超表示,要助推二维码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标准规范和统一注册认证是关键,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二维码产业发展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二维码产业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二维码产业指导意见,强化二维码产业竞争先发优势,推动相关组织迅速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推动相关组织迅速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
在行业服务方面,要加快推进二维码注册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普及应用,建成二维码产业体系,该体系要具备自主、安全、规范、可控的特点。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和民生领域率先推广我国主导的二维码产业标准体系。张超说 。
专家觉得,使用二维码的企业同样要强化相关防护。裴智勇讲,当下好多支付软件、社交软件以及手机浏览器都设置了扫码功能,然而好多扫码工具欠缺安全监控与识别能力,没办法判定扫出的网址“是好是坏”。他提议,相关企业要加强与安全厂商合作,提高对恶意链接的识别能力,及时找出安全隐患。
近几年,国家产业部门愈发重视二维码标准的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进展。据张超介绍,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已与有关部门联合规划构建了中国二维码综合标准体系,这个体系涵盖基础标准,涵盖技术标准,涵盖管理标准,涵盖应用标准,涵盖认证标准,涵盖服务标准等
目前,中国制定并发布了5项二维码码制国家标准,其中包含两个国内码制 。业内人士觉得,中国自主研发的汉信码、GM码、CM码在标准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不比国外标准低 ,完全拥有替换美日二维码的技术标准能力以及产业配套能力 。
在应用标准方面,名片二维码技术规范已于去年发布,商品二维码的相关标准也已于去年发布,二维码编码和注册规范、应用认证规范等行业社团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追溯二维码、手机二维码编码标识通用数据结构等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启动。
张超说,要引导二维码产业生态建立,真正解决政府、行业、企业、公众各方对于二维码应用的规范和安全需求,实现二维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产业发展体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