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盗防诈骗你做到了吗?保山案例及防诈方法请牢记
“防火、防盗、防诈骗”,你是否已经做好了防范?面对诈骗手法和形式的日新月异,有时候一个电话就能让你损失数万元;甚至一个假冒的网站,也可能瞬间将你的积蓄一扫而空……近期,保山市接连发生了数起类似的诈骗案件。
警方提醒,若想避免上当受骗,抵御电信网络诈骗,务必掌握“随身法宝”:务必牢记电话号码96110——这是专门用于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号码;务必安装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这是一款集报案、查询、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防诈骗工具;一旦用户收到12381发送的涉诈预警劝阻短信,那意味着正遭受网络诈骗的侵害,务必提高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市民朋友们务必严格遵守“三不一多”的防范准则:不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轻信陌生人的来电,不轻易透露个人隐私信息,对于转账汇款等操作要多次核实。一旦遇到紧急或疑似诈骗的情况,应立即拨打110或96110报警,或者直接前往最近的派出所寻求帮助,切勿因小失大,被不法分子的诱惑所迷惑。
1.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因“包裹丢失退款”,险被骗5万元
警方接到罗某的报警,罗某表示自己接到电商客服的来电,客服告知他购买的物品包裹已经丢失,需要办理退款手续。客服要求罗某登录支付宝账户,并按照指示进入他们提供的“退款网站”,输入自己的账户密码。罗某按照客服的指示操作,分三次将银行卡中的存款取出,总共达到了5万元。
转账完成之后,对方不止一次地拨打电话要求索取验证码,这时民警察觉到,从银行卡中转出的5万元可能并未成功汇入对方的账户。经过对罗某手机信息的仔细审查,他们在支付宝的余额中找到了那笔已转出的款项,并指导罗某将这笔钱转入了另一家银行账户,从而及时帮助罗某避免了5万元的损失。
2.贷款类诈骗
因申请“网上贷款15万”,被骗21万
警方接胡某报警称:其在网上贷款被骗21万元。
经过调查,6月28日11点整,胡某接到了一通来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询问胡某是否需要贷款,随后指示他添加一个指定的QQ账号,并发送了一个链接。胡某按照指示下载了名为“微粒贷”特邀版的App,并在完成注册后申请了15万元的贷款。然而,他发现无法将贷款提现。对方以输入银行卡信息有误需要缴纳保证金、银行卡被冻结需要支付解冻费用、激活电子合同才能提现等理由,对胡某进行了诈骗。
胡某依照对方提供的“操作步骤”,分四次向对方指定的账户进行了资金划转,总计金额达到了21万元。
3.刷单类诈骗
因“刷单返利”,被骗6万余元
警方接霍某报警称:其女友孔某近期被骗6万余元,请民警帮助。
孔某在微信朋友圈浏览时,发现了一条关于兼职刷单赚钱的广告,于是她下载了名为“點聊”的应用程序来执行刷单任务。起初,她通过微信向对方汇款100元,不久后对方退还了106元;接着,她再次支付160元,对方又退还了169.6元;最后,她投入了228元,对方则退还了246元。对方向孔某透露,投入的金额越高,她能获得的佣金也就越多。随后,孔某频繁利用银行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转账操作,然而始终未获得承诺的返利,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遂报警处理。
4.交易类诈骗
因“售卖游戏账号”,被骗3000余元
叶某向警方报案,反映情况如下:6月22日,他在“交易猫”手机应用程序上试图出售一款游戏账号。登录平台后不久,便有他人主动与他取得联系。对方提出愿意以3800元的价格购买该游戏账号,并要求通过QQ进行私下交易。
叶某在得到同意后,对方引导他扫描微信二维码,并要求他协助“客服”进行发货。叶某遵照指示,向对方支付了900元作为保证金。转账操作完成后,“客服”又要求他额外支付3000元保证金,并声称支付完成后,买家即可下单购买。买家购买成功后,押金将连同订单款项一并退还。
叶某先将3000元转给了对方,随后“客服”又提出需要再转5000元以完成担保登记,声称交易完成后会全额退还,这时叶某才察觉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于是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
5.订餐类诈骗
因“网络订餐”,被骗16万余元
6月29日,濮某向警方报案,称其新添加了一位微信好友,对方自称是某部队的军人,目前正在执行拉练任务,体力消耗极大,急需大量牛肉罐头和矿泉水。然而,由于部队规定不能通过微信进行转账,只能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因此该军人便向濮某推荐了一位自称为他们部队指定供货商的人,并要求濮某先行垫付货款。
对方的需求量很大,且收益颇丰,濮某未加思索,便遵照对方指示,将16.8万元转入对方账户,不久后察觉自己上当受骗,随即报警寻求帮助。
滑动查看↓↓↓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这些知识点你要记牢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其犯罪手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骗术更新速度加快。这些犯罪手法越来越趋向智能化,同时增强了其隐蔽性和迷惑性。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中了解到,众多市民均承认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有所了解,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遭遇过中奖、转账、汇款等信息的陌生来电和短信。然而,对于如何有效辨别和预防此类诈骗,以及遭遇诈骗时应当如何应对,他们却普遍缺乏深入了解。
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涉及利用电话、网络、短信等手段,虚构不实信息,布置陷阱,对受害者进行远距离、无直接接触的欺诈,诱导受害者进行汇款或转账的非法活动。景洪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的民警邓璞江指出,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包括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执法机构,以及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员工以及各类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伪造身份,以招工、刷单、贷款等形式实施诈骗活动。
据调查,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段更新迅速、极具迷惑性、查处起来相当困难,对民众的财产安全及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当前,民众上当受骗的案件主要集中在网络贷款、网购、假冒熟人、兼职刷单、网络投资理财以及冒充公检法等诈骗类型。
为了深化打击和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同时增强反诈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我国已研发并推出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加强防范,包括“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12381预警劝阻涉诈短信服务、以及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电话号码96110等,这些措施对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均展现出显著的效果。
“国家反诈中心”App已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款集成了诈骗预警、便捷举报诈骗等功能的反诈应用。该应用整合了报案助手、线索举报、诈骗预警、反诈宣传等多项服务,旨在协助用户及时识别诈骗信息,迅速举报诈骗行为,有效提取电子证据,从而增强用户的防骗意识和技巧。该应用不仅囊括了众多专业的反欺诈策略和诈骗实例,而且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对比,能够智能地识别出潜在的诈骗电话、短信以及App风险,对风险行为进行及时预警和提示,从而有效地遏制诈骗活动,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今年七月十四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公安部共同宣布,12381反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此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向用户发送预警信息,提醒用户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一旦用户收到12381发送的反诈预警劝阻短信防火防盗防骗,这表明用户可能正遭受网络诈骗的侵害,因此需要提高警觉。此外,反电信网络诈骗的专用电话号码96110自2019年11月8日起正式投入使用。一旦接到该号码的来电防火防盗防骗,这表明市民或其亲属可能正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必须立即接听。此外,该号码还具备宣传防范的作用,若市民发现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违法线索,亦可通过此专线进行核实或进行举报。
记者:张恒、赵建军
通讯员:师华
制作:江昱霏
审核:郑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