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2755字,阅读需14分钟
  • 93
  • 0

艺术品收藏圈乱象丛生,邮币卡电子盘藏操盘虚高陷阱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5月13日 13:04,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陷阱一]邮币卡电子盘藏操盘虚高[陷阱二]艺术品沦为圈钱工具[陷阱三]“鉴宝”骗局层出不穷“很多‘国宝帮’的骗局为了掩人耳目,都不会亲自设局,而是与文物贩子之类的利益群体合作,出售给藏家的东西也不是‘国宝帮’的,更多情况下,他们只是配合群体忽悠藏家,最后会得到分成。

邱季端将6000件古陶瓷器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而天津瓷房子的主人、收藏家张连志却因拖欠高达2亿元的债务而备受关注,此外,被誉为国内最大“国家级民营博物馆”的隆盛博物馆馆长蔡振强涉嫌通过艺术融资平台进行自融等行为艺术品产权交易骗局,近期,艺术品金融、邮币卡电子盘、“国宝帮”收藏等领域问题频发,整个艺术品收藏圈呈现出一片纷繁复杂的乱象。众多专家坦言,在艺术品市场尚不明朗之际,众多“国宝帮”成员将纷纷登场,扰乱市场秩序,那么消费者又该如何辨别其中的骗局和陷阱呢?

王荣昌

[陷阱一]邮币卡电子盘藏操盘虚高

7月底,民营企业三胞集团成功收购了南京文交所30%的股份,进而增持至51%,这一消息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作为国内民营上市公司首次收购文交所的典型案例,业界纷纷热议:这或许将是文交所开拓新生的途径吗?

实际上,国内文交所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市场状况显得参差不齐。专家指出,邮币卡电子盘的剧烈波动反映出其管理上的不规范。在去年上半年,邮资封片指数从开盘的130点一路飙升,超过万点大关,部分挂牌品种的价格更是从起初的几百元猛增至数万元,其中“青海湖片”明信片在短短5个月内涨幅超过180倍。而盘面疯涨的背后是电子盘走势与实物市场行情的极大背离。

文交所缺乏监管,市场自行运作,责任归属成了一道难题,理赔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指出,在文交所中,自买自卖和庄家操纵的现象十分普遍,庄家大量收购各种交易品种,并频繁制造股价涨停,待股价溢价至一定程度后,庄家便在场外寻找下一位愿意以折扣价接手的庄家,从中赚取差价。只要有买家愿意接手,庄家便能够继续操作,经过这样一轮又一轮的击鼓传花般的过程,必然会逐渐脱离藏品本身的价值,最终导致无人愿意接盘。

万丰国际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中心堪称模仿文交所的典型例子,自其上市以来,其产品价格屡被幕后操控者人为推高至涨停板。然而,随着无人愿意接盘,今年年初,投资者账户中被困的资金竟然被该交易中心擅自冻结。

张先生作为投资者,坦言多数投资渠道源于亲友和代理商的推荐。他们普遍认为,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收益潜力巨大,资金储备充足,且拥有强大的护盘力量作为担保。相较于股票市场,艺术品交易平台更具盈利空间,且投资者能够灵活地随时投入资金。投资者在选择时务必保持警惕,需慎重挑选那些操作规范、拥有正规投资背景和资金保障的大型文化交易所。同时,要警惕那些价格从1000元飙升到10万元甚至更高的异常股票,以及那些与实物市场行情差异极大的产品。此外艺术品产权交易骗局,还需核实平台是否存在挪用资金、恶意做空、非法套利、恶意冻结账户等违规行为。

张明

[陷阱二]艺术品沦为圈钱工具

今年七月,被誉为“国内民营博物馆之最”的隆盛博物馆宣布闭馆,馆长蔡振强亦失去联系,这一消息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此之前,北京商报记者对隆盛博物馆及其背后所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剖析。同时,相关财经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也对蔡振强及其背后的明志集团所实施的自融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详尽的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两年间,诸如被誉为我国最大连锁画廊的美丽道画廊、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艺术品投资机构河南泽华、国内顶尖画商的重庆臻纪,以及制造了“4亿港元美人枕”虚假拍卖骗局的琮尚文化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均因依赖低价购入、炒高价格、高价拍卖等艺术品圈钱手段而走向了破产。

深圳望野博物馆的馆长阎焰指出,私人博物馆背后往往隐藏着诸多金融关联,而且此类艺术品金融活动往往陷入无休止的循环。这是因为,甲乙双方往往无法对质押或融资的物品进行有效的真伪鉴定,一旦涉及资本借贷,问题便随之而来。无论是以低价购入再高价卖出,还是通过炒作实现增值,这些行为都带有明显的恶意动机。

艺术品骗局难立案_艺术品产权交易骗局_艺术品资产产权证书

消除艺术品领域内的金融难题颇具挑战,这主要是因为金融资产和股票等均需接受银监会和证监会的严格审查,而艺术品却缺乏此类监管,诸如文物鉴定委员会等机构也仅针对特定领域,并非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当前,尚无任何专门的机制或机构能够满足艺术品在金融领域的需求。大众对其接纳不过近二十至三十年间,该领域的游戏规则与法则亦需经过时间的沉淀,加之行业门槛较高,因此,阎焰提醒投资者需格外留意,保持谨慎态度。

刘双舟教授认为,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艺术品投资的进入门槛相当低,无需巨额资金投入,然而其专业性却相当强。投资者们必须格外重视风险防范,对任何涉及艺术品的经济行为都应保持谨慎。毕竟,若非具备专业知识,这些活动并非你所能驾驭。即便是那些被过分美化的艺术品,也与你无关。切莫怀有非分之念,尤其是那些声称拥有众多国宝的收藏家,若非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又怎能确保其真伪,又怎能期待其增值呢?

沈劼

[陷阱三]“鉴宝”骗局层出不穷

近两个月内,诸如邱季端、蔡振强等人,他们捐赠了6000件古陶瓷器给北京师范大学,在业界被广泛视为“国宝帮”的一员。其中,一些“国宝帮”成员喜欢自诩为国内资深的鉴定与收藏专家,然而,他们也曾涉及制造诸如“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文物的伪造事件。季涛坦言,面对艺术品市场的不确定性,真品难以销售,而赝品更是难上加难。众多所谓的“国宝帮”成员正竭力将博物馆及个人手中的赝品兑换成真品,以期从中谋取利益。

众多“国宝帮”的欺诈行为往往不会亲自布局,而是与文物交易者等利益相关者联手,他们所售之物并非“国宝帮”所有,大多数时候,他们仅仅是与这些群体共同欺骗收藏者,并从中分得一份收益。这种情况在收藏品展览中尤为多见,展览主办方常常邀请“国宝帮”成员对展品进行鉴定和宣传。然而,藏品真伪问题最终浮现,所谓的“国宝帮”对此不承认,更不打算承担任何责任。资深藏家刘嘉如是说。

通常情况下,所谓的“砖家”会通过参与鉴定类节目、进行自我形象塑造,诸如成立一些诸如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委员会、国际文物鉴定协会等听起来颇具权威、形式上颇为正规的机构。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李宗扬指出,与此同时,部分成员还会巧妙地混淆视听,借助在博物馆的工作背景,将自己装扮成“在博物馆任职多年的资深鉴定专家”等形象。

阎焰认为,当前亟需对专家和学者的定义进行明确和细化。他指出,这些专家不应以机构作为自己的依托,实际上,一些以故宫等知名机构名义长期驻留的专家,其行为存在诸多疑点。季涛提出,评判一个人是否具备古玩鉴定的权威,不能仅凭其职位高低、媒体曝光度或自我宣扬,更重要的是考察其深入研究专业知识的态度与深度,以及其师承背景、社交圈层,还有其亲手处理或收藏的藏品质量。

刘双舟指出,识别“国宝”骗局的关键在于,消费者往往过于贪婪,他们会在正规拍卖行未上拍的作品上寻求虚假拍卖和鉴定。消费者应避免盲目崇拜,更不应存有欺诈的念头。

微信ID:yjgjcm

长按左侧二维码了解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