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投9958河北廊坊柯某孝配捐项目27.6万未回款
田云所丧失的27.6万元现金,堆叠起来相当于她患有白血病的7岁儿子体重的六分之一。进入7月份,她将这笔资金投入了经过艰苦努力才争取到的“9958”河北廊坊团队主任柯某孝管理的三个配捐项目之中,然而,自此之后,她便再也没有收到任何款项。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众多患有白血病的儿童的家庭成员纷纷表示,配捐这种在病友群体中普遍采用的筹款手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显著效果。参与捐助的金额有高低之分,相应的回报也有所区别。以12.6万元的捐助为例,除了本金全额返还外,还能额外获得4000元的激励金;而4.85万元的捐助则能获得1500元的回报。
不完全统计显示,柯某孝发起的捐款活动影响了80余户患者家庭,募集到的资金总额接近千万。这笔原本应在8月底到账的款项却一直未见踪影。到了9月6日,柯某孝向一位患者发送了信息,表示:“向大家道歉,资金无法到位,我已经无力回天了。”
家属们之所以对柯某孝充满信任,是因为他担任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以下简称“9958”)的工作人员。在“9958”的官方公众号中,有一篇于2023年2月24日发布的文章透露,柯某孝是中华儿慈会项目四部9958廊坊团队的负责人,并且荣获了中华儿慈会2022年度最佳领导力奖项。
目前,有关柯某孝及其职务的描述已从该推文中移除。至9月13日,中华儿慈会相关人员表示,柯某孝并非该会员工,他仅曾短暂担任志愿者。目前,柯某孝已被河北省三河市燕郊治安分局拘留,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配捐”
刘娜娜,这位来自东北的女子,今年6月迈出了配捐的第一步。2021年春节,她的孩子,当时年仅一岁九个月,不幸被确诊患有神经母细胞瘤,这是一种在婴幼儿中较为多见的恶性疾病。经过两年半的治疗,他们已经花费了一百多万元,甚至不得不卖掉房子。如今,他们暂居于山东济南肿瘤医院附近的一间出租屋中。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们并未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孩子的父亲从事外卖配送工作,每月的收入大约在2000元左右。
刘娜娜在病友群中浏览时,发现有人发布了“投入四万九千元,额外返还一千元”的配捐活动信息。为了赚取生活费,她决定报名参与。她解释说:“这不过是将那几万元资金循环利用,先将它们投入这个配捐项目,从中套取一些资金,然后再将这笔钱投入到其他配捐项目中。否则,我怎能筹集到如此大笔的资金呢?”
群内众多项目标榜为“中华儿慈会配捐项目”公安局说照片书是骗局,刘娜娜表示,尽管她的款项已汇入个人账户,但她因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坚信自己不会上当受骗。随后,她再次参与了两项活动,并均顺利收到了款项。查看刘娜娜的回款记录可以发现,其中部分资金系直接从“中华儿慈会”的银行账户划转而来。
自2021年开始参与配捐的陈丽文,此次同样投身于柯某孝发起的两个项目之中,分别是“48500元配1500元”与“101500配2500元”。她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实际上无需过多介绍项目的具体内容,只需注明“9958廊坊团队的项目”,并说明配捐比例及回款期限即可。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这些信息已是常识。
陈丽文表示,在项目启动之前,所有参与捐款的病友需详细记录自己孩子的相关信息。她向记者展示了一个二维码。扫描该二维码,可以看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廊坊执行团队”的项目资料。她进一步说明,家属需按要求填写患者的姓名、病历等资料并归档,随后还需提交治疗费用发票,确保发票金额与本金及配捐金额相符。陈丽文根据过往的经历发现,回款有时会直接汇入医院账户以用于患者的治疗,有时则会退还至患者家属的个人账户。
她曾感到好奇,那些提交的发票最终是如何处理的。他们提交了价值十万元的发票,然而,除了收回自己的本金,实际获得的配捐金额却仅有几千元。
今年七月末,田云的7岁儿子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医院治疗,终于迎来了出院的喜悦。在7月21日、23日以及8月7日这三个关键日期,她巧妙地获得了中华儿慈会提供的三项配捐机会,分别是126000元对应4000元、101500元对应2500元、48500元对应1500元,这三个配捐项目累计达到了27.6万元。田云对此感到非常欣慰,她期待着回款到账,届时将能收入8000元,这对于她来说,意味着又能为家庭带来一个月的生活保障。
田云提到,参与配捐活动的机会是有限的,若有意加入,需迅速在群内完成报名接龙,而那些配比高的项目竞争尤为激烈。她听闻某些项目配比高达1:1,但本人未曾亲眼目睹,她所经历的最高配比是9:1,即45000元对应5000元。据记者了解,配捐项目会不定期推出,且每次的名额和金额均无固定标准。
病友群里充斥着配捐信息
2022年9月,儿子刚踏入校园不到两周,不幸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这让田云一家的生活瞬间陷入困境。他们从陕西远赴廊坊,为了治疗疾病,已花费了80多万元,而其他日常开销更是难以估算。田云表示,亲朋好友的借款已经借了个遍。至于网络筹款,她拒绝了需要提供儿子经历和照片的要求,因为她不愿意让儿子成为他人指指点点的话题。
田云提到,他们家的月度生活开销控制在了一两万元左右。专家挂号费动辄几百元,而最昂贵的药品,一粒的价格高达700元。一旦不幸感染,住院一天的花费便高达三四万元。经过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很容易遭遇排斥反应,且免疫力极低。即便艰难地熬到出院,饮食和防护稍有疏忽,便可能再次陷入治疗循环。今年五月,田云的儿子完成了器官移植手术并顺利出院。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他不幸遭遇了肠道感染,不得不再次入院治疗。最终,他直到七月末才得以康复出院,目前仍需每周定期进行复查。
陈丽文深知田云所承受的艰辛。在小孩一岁七个月大时,不幸被确诊为患有白血病。经过两年多的不懈治疗,孩子现已步入治疗关节排异和眼睛排异的阶段。由于孩子无法食用冷藏食品,只能吃新鲜现买的蔬菜。陈丽文感慨道:“他若吃两块排骨,我便需购买一整根;他若吃两块鱼肉,我便需买回一条鱼。每日饮食都需精心搭配,既有肉类又有蔬菜和水果,而我们大人只能吃剩下的边角料。”
随着支出持续攀升,田云心生配捐之念。然而,当她向配偶提及此事,却遭到了坚决的反对,他甚至认为这是“洗钱”行为。尽管如此,田云还是背着丈夫行动。今年开春,她首次参与配捐活动,“投入26000元,回报4000元”,仅仅一个月,本金与收益合计三万元如期返还。自此,田云继续瞒着丈夫,借款规模不断扩大。她甚至办理了三张信用卡,其中两张专门用于将配捐本金提现。
刘娜娜未曾料到,她两次参与柯某孝的配捐活动都遭遇了麻烦。在7月21日,她投入了12.6万元,依照对方的承诺,她本应在8月30日收到13万元的回款。然而,时至今日,9月2日,她的银行账户依旧没有收到任何款项。在等待回款的过程中,8月25日,她再次投入了14.5万元。
刘娜娜一直未能收到款项,她感觉到了异常,于是便在配捐项目的微信群里提出了疑问。到了9月3日,她被邀请加入了一个新的群聊,群内聚集了那些同样在承诺时间内未收到回款的参与者。病友们透露,涉嫌卷走资金的人名叫柯某孝,他是中华儿慈会项目四部“9958”河北廊坊团队的负责人。
9月11日,几十人组成的团队抵达了中华儿慈会。工作人员出示了一份解除合约的文件,文件内容表明,中华儿慈会的“9958”项目已于2023年3月31日与廊坊救助站终止了合作关系。陈丽文表示,在此之前,他们并未在任何一个公开平台上发现过此份解约文件。
家长们在儿慈会门外等候,希望得到一个说法
9月13日,中华儿慈会发表声明指出,柯某孝并非该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他仅是在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河北廊坊地区的合作机构中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志愿者,而且基金会从未授权柯某孝个人负责为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筹集资金。
在“9958”公众号中,有一篇于2023年2月24日发布的文章指出,柯某孝担任中华儿慈会项目四部9958廊坊团队的负责人,同时荣获了中华儿慈会颁发的2022年度最佳领导力奖项。然而,目前该文章中提及柯某孝及其职务的相关内容已被清除。
柯某孝的名字已被删除
卷走钱的也是病友
长期的疗愈过程使患儿的父母变成了技艺高超的“赌徒”,每一次的就诊、处方、选择治疗方案,都成了对孩子生命的赌注。而配捐,不过是给这场高风险的赌博增加了一份筹码。田云加入了众多“中间人”创建的配捐群,那些她认为“此生无法偿还”的巨额本金,在各个配捐项目中不断流转。
田云提及的“中间人”在过去的新闻报道中常被称作“筹款志愿者”。在柯某孝的配捐活动中,也存在数位此类“筹款志愿者”。他们同样是白血病患儿父母,其中一些人因孩子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参与了众多公益项目,他们在为自己的孩子筹款之际,亦会协助他人筹款,并从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回报。他们表示,退款数额并不固定,有的情况下会按2到4个百分比进行退还,有的则会发放数百元的劳务费,而有的情形下则根本无任何退款。
陈安康的子女在2020年12月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他与李桂成这位患儿家长相识。李桂成提到,今年上半年,柯某孝向他透露了中华儿慈会的配捐活动。恰逢此时,陈安康在电话中询问是否有类似的配捐项目,希望能借此赚取一些生活费用,因为他的孩子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于是,李桂成就将柯某孝介绍给了陈安康。
陈安康特意在中华儿慈会官方网站以及“9958”微信公众号中查询了柯某孝的姓名,确认其真实存在,并且了解到他担任河北廊坊团队的主管,这让他对项目产生了信任感。
自7月份起,陈安康已经进行了三次配捐活动。首场配捐发生在7月24日,当天共有15位患有重大疾病患者的家属加入了这一行动。柯某孝为参与者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配捐方案,其中5位家属选择了将48500元中的1500元进行配捐。而剩余的10位家属则选择了将125000元中的5000元进行配捐。家属们将各自的捐款汇至陈安康处,随后他再将所有汇集的资金转至柯某孝的个人账户。依照既定协议,在约莫二十天之后,所有参与的家庭成员均顺利收到了柯某孝代为转交的本金以及相应的配捐款额。
八月期间,柯某孝所提供的配捐活动包括:一项102000元配比2000元的计划,共有20位家属参与;另一项145000元配比5000元的计划,则有15位家属加入。根据陈安康的转账记录来看,他分批次向柯某孝汇款,总额超过400万元。然而,直至8月底,有病患家属反映尚未收到款项,这才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8月31日,陈安康、李桂成等人在武汉成功寻获了柯某孝。李桂成回忆道,柯某孝当时精神状态良好,谈笑风生,并无异常迹象。他们邀请柯某孝前往河北与病患家属见面,以给予众人一个合理的解释。柯某孝对此表示同意,并承诺将于9月7日将款项退还。李桂成进一步透露,柯某孝透露自己在武汉储存了20万元,并表示这笔钱可以暂时缓解大家的燃眉之急。他们几人完成取款后,计划乘坐高速列车前往北京。然而,在登车之际,柯某孝声称需要接听一个电话,随后便神秘失踪。
当天下午四点钟左右,柯某孝向陈安康发送了信息,内容是:很抱歉各位。资金无法追回,我的路也走到了尽头。陈安康则回应道:我再也不信任你了,已经决定报警处理。翌日,他再次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接连发送了两条信息:请帮我儿子转一笔医疗费用……小柯,恳请你,能否帮我转过来一百万。
柯某孝与患儿家属的聊天记录
吴立平,另一位筹款志愿者,同样遇见了柯某孝,并对此前李桂成的叙述给予了证实。他的女儿今年7岁,四年前不幸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在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与柯某孝相识。吴立平透露,柯某孝同样是一位患儿家长。
2020年的一份报道揭露,当时年仅26岁的柯某孝来自湖北黄石,自2014年步入婚姻殿堂以来,短短四年内便迎来了三个儿子的降生。在结婚前,柯某孝以打零工为生,月收入仅为4500元,而他的妻子则担任收银员,月薪大约1800元左右。婚后,妻子全职在家照料孩子,而柯某孝则独自外出打工,支撑起这个五口之家的生计。到了2019年,不幸的消息传来,柯某孝的小儿子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从事搬运工作,日薪仅100元,以此收入为子女支付医疗费用。在吴立平的记忆中,柯某孝给人的印象是极为诚实可靠的。
至于柯某孝是如何跻身9958河北廊坊团队主任一职的,他并不了解详情。吴立平回忆,今年二月,他浏览了“9958”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发现柯某孝已经晋升为主任。随后,他拨通了柯某孝的电话,询问是否有配捐项目,得到的回答与李桂成所给的一致。吴立平提及,柯某孝故意营造出名额稀缺的假象,他焦急地请求柯某孝为自己保留部分名额,以便分发给其他有需要的病友。吴立平进一步说明,截至7月22日,所有的配捐款项都已顺利到账,然而,在那之后,柯某孝从他那里收取的病友们的总金额超过400万元,至今尚未退还。
他多次催促柯某孝归还款项,柯某孝起初以银行卡额度不足,无法提现为由推脱,随后又声称项目遇到了障碍。在与柯某孝的最后一次沟通中,吴立平劝其主动投案自首,并说:“你这是自毁前程,众人对你的信任都化为乌有。”
目前,无人能够确切地查明这笔资金的去向。在中华儿慈会于9月13日发布的声明中,他们指出,基金会的官方账户并未接到关于网络上流传的1000万元资金的任何信息。据他们掌握的情况,这笔资金被当事人转入了柯某孝的个人账户,而且柯某孝个人账户也曾向当事人返还过资金。
把希望寄托在配捐上
梳理公开报道发现,过去几年,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配捐骗局”。
2017年,位于河北燕郊的燕达陆道培医院内,一百多名白血病患者家属,在病友和医护人员的推荐下,加入了同梦基金会创始人刘建发起的“慈善配捐”计划。然而,刘建不久后便失去了联系。当时,配捐的比率远超现今水平,有人声称,投入14万元,除了收回本金外,还能额外获得9万元的慈善资金。这一事件最终涉及的金额超过了1000万元。北京青年报当年的报道中提到,诸多迹象揭示了燕达陆道培医院与刘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四年后,又有数十个患有白血病等严重疾病的孩子家庭,将数百万元人民币转交给了被称为“爱心人士”的王亚男。在参与配捐之后,这笔钱却神秘失踪。王亚男曾担任桐柏县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这一职位也让她赢得了众多人的信赖。她曾向一些病患家属承诺,配捐项目的比例是1:1,且款项将在20天内返还。
吴立平曾和王亚男一同参与配捐活动,成为患儿家属的一员。2019年,他的女儿入院接受治疗后,他结识了王亚男。王亚男告诉他,可以协助他获得郑州市慈善总会提供的2:1配捐。由于急需资金,吴立平将两万元转给了王亚男。大约两周之后,他果真收到了一万元善款。这次成功的配捐经历,让吴立平对王亚男产生了深深的信任。当年媒体报道指出,他分批次将众多病友共计80余万元转手予王亚男。吴立平透露,王亚男事发后,他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协助其他病友追回了这笔款项。
一位长期投身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向北青报记者透露,配捐活动旨在激发更多人投身慈善事业,具体来说,就是捐助者在向受助者捐赠一元之后,社会各界的善款也会相应地捐出一元或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捐助。值得注意的是,公益组织在获得资金后,必须将这些资金分配到具体的项目中,并发放给相应的受助者。然而,某些慈善机构却采取不正当手段,她指出,为了获取更多平台的捐款配比,他们利用患者家属迫切需要资金的心理,从家属手中筹集大量资金,进而从捐款池中获取更多配捐款。待配捐款入账之后,他们便通过家属提交的发票进行账目处理,最终仅按比例向家属返还极少的款项。
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许多慈善机构倾向于在病患的亲属中挑选“筹款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负责与更多的病患亲属取得联系和沟通。她指出,病患的亲属更倾向于信任那些与自己境遇相似的人,仿佛他们之间有着某种共同的命运。
郑鹤红向记者透露,这些做法公然违反了慈善法的规定,同时也触犯了社会公共道德,将慈善事业演变成了暗箱操作。她进一步说明,慈善法明确禁止“自捐自用”,即个人不得将捐款捐给自己,然后通过慈善机构进行周转,以此来伪装成合法捐款。此外,即便慈善机构正常收取管理费用,其金额也应严格遵守慈善法的规定,最高不得超过10%。
郑鹤红向记者展示了一张367人“成人配捐群”的截图,图中显示该群设有“守护困境老人行动”项目,剩余可用资金185万元,“青少年心理关爱计划”则还有33万元可供使用。群公告明确指出,群内发布的每个项目均需提取配捐资金的20%作为执行费用。此外,一名工作人员紧急提醒大家,“赶紧捐款,否则明天这些资金就会瞬间告罄”。郑鹤红指出,该工作人员担任了“9958”项目的负责人一职。她提到,众多家长往往会被某些机构诱导加入,而正规的慈善机构理应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募集资金,随后转赠给患儿家属。
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的何国科律师指出,若志愿者引导亲属通过慈善机构自行捐款并获取配捐,这种行为违背了慈善法的规定。因为这不属于真正的慈善捐赠,而是以非法手段获取配捐的行为。若中华儿慈会参与此类活动,则相当于接受了非公益目的的捐赠,同样构成了违法行为。他认为,在法律层面,需通过审查中华儿慈会的参与情况,依据其财务状况和筹款流程,来查明捐赠者的身份以及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若柯某孝个人的行为是出于非法占有目的,则构成诈骗行为。
何国科律师指出,他所掌握的信息显示,众多公益组织在大型疾病救助活动的筹款过程中,可能存在引导或影响患者家属进行捐款的行为。他进一步认为,这种运作机制为柯某孝的诈骗行为埋下了隐患。对于这些公益组织而言,这种做法既有助于提升管理费用,又能在配捐环节中争取到更多的配捐资金。慈善机构的大病援助计划持续存在,这源于对这一途径的持续依赖。大病援助项目天生能更有效地触动人们的同情心,因而更受人们的捐助支持。对于大病患者家庭而言,在面临高昂医疗费用的巨大压力下,他们也会选择参与其中,期待得到救助。
此类事件频发,吴立平指出,人们往往将期望寄托于此(配捐)公安局说照片书是骗局,因为生活不易,当前筹款愈发艰难,免费和无偿的援助日渐减少。不少筹款活动甚至需支付费用以通过广告公司进行推广,众多病患无奈只能走此途径。
作为患儿家属,我的心态便是如此:每月通过花呗、借呗借款15万元,投入配捐后,最迟一个月内即可收回4000元,扣除利息后,至少还能余下3000多元,这足够我支付房租。陈丽文如此坦白,她表示这对他们而言,是解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记者还了解到,不少配捐项目仅需几天便能返还款项。
那些令人痛苦的疾病成为了病患家属们对其深信不疑的依托。田云在配捐活动中多次参与,其中不乏连“筹款志愿者”的私人联络方式都不知晓的情况,然而她仍旧毫不犹豫地将数十万元资金转入一个个陌生的账户。
柯某孝目前已被河北三河市公安局燕郊治安分局实施拘押,并正处于调查之中。13日当天下午,腾讯公益和微博公益等平台均暂停了9958项目的筹款活动,并静待调查结果以决定后续处理措施。(文中除郑鹤红、何国科外,其他人物均以化名呈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梁婷实习生 卢倩莹孟必莹安然然
编辑|杨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