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诈骗团伙翻新手段,口罩骗局等陷阱你能识破吗?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众多诈骗团伙及组织趁机翻新诈骗手法,趁机大捞一笔。专家们向公众发出警示,提醒大家,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还需保持高度警惕。面对这些防不胜防的诈骗圈套,你是否能一一识破呢?
口罩骗局-初级
疫情初期口罩供应紧张,让人难以寻觅。然而,你偶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购物平台,上面各式各样的口罩一应俱全。此刻,你或许会: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向客服进行咨询以核实其经营许可,同时通过访问特定商品品牌的官方网页、拨打客服热线等途径来验证其授权情况。
密封线
“口罩骗局”不仅涵盖了口罩本身,还广泛涉及所有与防疫用品有关的欺诈行为。在香港,据警方统计,今年1月至6月期间,网络购物诈骗案件数量同比激增近三倍,其中以口罩骗局为主,累计超过2292起,涉案金额高达7000万港币。到了7月,全港范围内因口罩骗局被警方逮捕的人数累计达到104人。
警方指出,口罩诈骗手法有两种,一种专门针对消费者,另一种则是针对企业。骗子会冒充知名口罩品牌供应商或海外口罩销售公司,建立虚假网站。其中远程付款防骗,一些受害者甚至只是十几岁的学生,他们原本是帮助非盈利机构做志愿者,由于相信该平台能提供口罩,便好心帮忙购买,结果却不幸被骗走了钱财。在该案件之中,一家私人诊所以2000万港币的巨资,向七个不同国家的账户汇款以购置抗疫用品。然而,受害者在支付款项后并未收到相应的货物,遂选择报警处理。
在澳大利亚,根据当地消费者协会的诈骗监督网站所披露的数据,截至4月份,该网站已接收到并处理了超过百起与疫情有关的诈骗举报。这些诈骗手段多样,包括假冒协助申请救济金和低价销售医疗防护用品等,通过发送诈骗短信或拨打电话的方式,企图窃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资料。
沈寒冰,一位澳大利亚的华裔律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澳大利亚政府的相关信息民众可以直接通过访问政府官方网站来获取。此外,他还强调,那些价格低廉的医疗物资,根本不可能以低价进行非法销售。他呼吁广大民众对于声称提供个人信息或电话的邮件应保持极高的警觉。
口罩骗局-中级
某日深夜,你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对方告知你身处另一座城市的亲人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目前正接受医院的治疗,并且需要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此时,你应当: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请暂缓透露您的信用卡信息,亦勿匆忙将款项汇入对方指定的移动支付账号。在行动之前,先联系一下对方所提及的亲属或其亲近之人进行核实。
密封线
中级防疫物资骗案,就不再局限于基本防疫物资。
美国本特利大学的教授、反诈骗领域的专家魏斯曼在俄罗斯RT电视台的采访中透露,在疫情肆虐期间,某些诈骗分子故意选择在深夜,当人们的警惕性较低的时刻,给老年人打电话,编造他们子女感染了新冠病毒、正在医院紧急治疗且急需资金援助的谎言。一些老人在慌乱中,未及核实信息,便不假思索地提供了自己的信用卡信息,结果不幸被骗走了大量金钱。
某些诈骗团伙伪装成慈善机构,借助公众想要援助新冠患者的善心,诱导他们进行捐款。
国内也出现了类似案例,所有合法的募捐活动都必须在民政部门进行注册和存档,相关资料可以在“慈善中国”官方网站上进行查阅。
自疫情爆发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建立的病例数据统计平台,已变成众多人获取疫情状况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一些黑客趁机伪造了假冒网站,并在其中植入病毒代码,企图窃取访问者的个人资料和盗取资金。
更有甚者,竟有骗子亲自登门,假扮疾控中心人员行骗,企图收取新冠病毒检测费用。魏斯曼指出,疾控中心绝不会主动前往推销检测服务,他呼吁公众提高警惕。此外,他提及,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曾出现过假冒的检测站点,这些站点设在教堂停车场等地方,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检测,结果却纷纷上当受骗。
口罩骗局-高级
全球各国都将疫苗视为抗击疫情的关键利器,目前领先的研究团队已取得一定成果。据媒体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有望在年底前上市。然而,有朋友向你转发了一条微信聊天记录,声称通过“私人途径”能提前获得疫苗,并在社交圈中公开销售。面对这种情况,你应当: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朋友圈销售疫苗违法,反手就是一个举报!
密封线
高级诈骗手段并非意味着手法有多么巧妙,但鉴于全球抗疫进程的推进,一些不法分子开始觊觎售卖药物的机会。比如,某些骗子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谎称掌握了对抗新型肺炎的神秘配方,并在短信中附上钓鱼网站的链接,诱使人们点击链接进行查看或购买。
随着全球各国在疫苗研发领域取得进展,从事微商的群体开始感到焦虑不安。近期,有人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公开发布了疫苗的出售信息,信息中提到了两家企业的产品,每剂疫苗的价格接近五百元。有一款疫苗名为“克尔来福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通过扫描其条形码,可追溯至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还有一款疫苗也叫“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有人将其信息发布在朋友圈,称其价格为498元一支,需接种3支,预计年底可实现普及。此类信息已在微信群中广泛传播。不过,涉及的两家公司都已经辟谣:相关产品还未正式上市。
2019年12月1日,《疫苗管理法》在我国正式生效,该法明确指出:在我国境内销售的所有疫苗,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核并获取药品注册证明;在申请疫苗注册时,必须提交真实、详尽、可信的数据、文件和样本。此外,疫苗的生产过程必须获得省级或以上药品监管部门的许可,并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机票骗局
在众多留学生的社交圈中,几乎都会存在一两位机票代理的身影。受疫情影响,部分跨境航班已被取消,甚至整条航线都已暂停运营。在此关键时刻,这些“票代”主动挺身而出,承诺为留学生提供回国机票的预订服务。此时,你将如何抉择?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联系航空公司官方客服热线,确认“一客一舱”等政策是否继续实施,以及授权代理的资质是否依然有效。若航空公司告知代理权限尚未解除,请及时进行投诉。
密封线
在机票诈骗案件中,有一种常见手法是,不法分子假借“航班因应对新冠疫情而取消”的借口,诱使受害者拨打短信中所提供的电话,进而窃取他们的银行卡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从而盗用受害者的银行卡。鉴于疫情对航班运营的影响,国内众多航空公司和旅行社均出台了应急措施和退改签政策,旅客可以借助官方途径进行咨询和了解。收到关于退票、改签或签转的通知电话或短信后,建议您首先联系航空公司的官方客服热线进行信息确认,切勿直接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号码。
存在一种欺诈手段,称为“机票代理陷阱”,受害者群体主要是海外学子。在实施“五个一”政策期间,众多留学生因难以购得回国机票,不得不求助于所谓的“票代”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导致众多留学生上当受骗的骗术包括:
私人转账:借口汇款备注信息字数过多“冻结资金”;
该平台通过投入资金获取“皇冠”会员资格、大量购置“僵尸粉丝”、频繁发布航班信息,将个人账号伪装成专业的机票代理服务,并通过“客服”引导用户进行转账操作。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务微信公众号提醒公众,购买机票时务必选择官方途径或持有合法经营许可证的机票代理,并对营业执照的相关信息进行细致核对。在支付机票款项之前,需谨慎行事。一旦遭遇诈骗行为,应立即报警,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租房骗局
在远程工作的背景下,你计划搬迁至租金较低的区域。然而,由于社交距离的要求,部分房产中介已暂停线下业务。在通过网络交流后,你发现条件颇为满意,便打算租下该房。中介随后提供了一个账户,要求你先行支付订金。此刻,你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首先需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然后进行资料核实及面对面交谈,紧接着实地考察房屋状况,最后再决定是否正式签署合同。
密封线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称,一名名叫克里斯汀·尼尔森的美国女子在寻找租房过程中,通过社交平台接到一位自称拥有“房源”的女子联系。这位联系者向她展示了看似专业的公司网站和极具说服力的文件。疫情期间,两人无法见面,于是通过电话进行了长达三四个小时的交流。之后,尼尔森向该女子透露了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薪资水平等个人资料,双方达成协议后签订了合同,尼尔森随即转账750美元。
正如你所料,尼尔森并未成功租到住所,却意外地收到了一条简短却令人震惊的消息:“我提供给你的名字是假的,我欺骗了你。真没想到你的银行竟然如此轻率。”
当地私人侦探指出,众多如尼尔森般的受害者存在,疫情加剧了这一状况。首先,诈骗行为变得更加简单。过去,人们尚可要求实地看房,然而如今,骗子却以病毒为由,声称无法带潜在租客参观房屋。
网课骗局
疫情来袭,学校纷纷转为线上授课,那么线下补习班又将如何应对呢?此时,有人自称是学校或补习班的工作人员,向你宣称即将启动线上课程,却要求你支付一笔押金以获取特定的教学设备。面对这种情况,你将如何抉择?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先向学校/补习班官方核实情况
密封线
“神兽”在家上网课时,竟有骗子假扮成学校教师,声称免费赠送电脑和复读机,从而骗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某一案例中,骗子先是在通讯软件上添加了家长的联系方式远程付款防骗,随后便发送了一条“通知”:在疫情期间,有五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外籍教授将进行网络英语课程的直播……按照教育局的规定,此次直播课程需收取1200元费用,待开学后将会退还1000元。除此之外,骗子还用利益作为诱饵——只要学员报名参加培训并额外支付1000元保证金,学校便会“无偿”向学生提供一台电脑和一台复读机,以便他们进行在线学习。然而,一些家长在信以为真地支付了费用后,通过微信与真正的班主任取得联系,才发现自己已经中了骗子的圈套。
上述这些新骗局,
你识破了几个?
信息来源于凤凰卫视资讯台、环球时报、人民网、中国长安网以及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