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2714字,阅读需14分钟
  • 182
  • 0

包饲料技术成活等看似美事,实则江苏沭阳现鹅苗交易诈骗产业链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5月18日 13:05,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有受害者表示:“从假广告到假鹅苗、假疫苗再到假饲料,当地已经形成了一条诈骗产业链,操作手法熟练,就跟莆田系骗人一样。周平说:“从假广告到假鹅苗、假疫苗再到假饲料,当地已经行程了一条诈骗产业链,操作手法熟练,就跟莆田系骗人一样。

包饲料养鹅诈骗_江苏养鹅骗局_鹅苗交易诈骗案例

提供饲料、技术支持、确保成活率、搭建温棚、负责送货上门、回收服务,并且承诺实现盈利。

这表面上看去,似乎是一桩无风险可获利的买卖,然而实际上,它却隐藏着一个涉嫌欺诈的阴谋。

数百人的受骗名单,其中的48人,涉嫌被骗金额267万余元。

来自河南、贵州、四川、河北等15个省份的受骗者,被骗金额最高达30万元,在48名受害者中,有23人在后续通过报警及其他途径成功追回了一部分损失。

该鹅场涉及的事件中,除少数几家外,绝大多数均坐落于江苏省沭阳县境内。这48名受害者被骗的时间大多发生在2016年。

尽管去年五月,该地区已经举办了一次针对整治“鹅苗交易诈骗”问题的专项会议,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仍旧发布广告吸引顾客,同时,还有一部分商家将业务转移到了其他地区。

受害者反映称:“在当地,从虚假广告到假冒鹅苗、疫苗,再到假饲料,已形成一条诈骗产业链,其操作手法娴熟,与莆田系诈骗手法如出一辙。”

买鹅

10000只鹅苗只成活100只

去年四月,位于江苏常州的杭飞(化名)在大学毕业后数年,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在网络搜索过程中,浏览到了众多与“养鹅”相关的商家网页。

“养鹅”商家的营业执照

杭飞提到,网络上的宣传十分到位,不仅提供来回考察的差旅费用报销,还有技术人员亲自上门提供指导,疫苗也是免费的,并且承诺回收成品鹅,连饲料都包办了。他补充说,当时查看多家养鹅场的宣传资料,发现它们大多位于江苏沭阳。

选定其中的一家后,杭飞乘车到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杭飞实地观察后注意到江苏养鹅骗局,该鹅场规模宏大,并且持有合法的工商营业执照,同时有许多外地游客正在参观。接待人员详细介绍了情况,其言辞比网站上的宣传更具吸引力,最终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养鹅生意必定能带来收益。在考察完毕后,杭飞决定订购1000只鹅苗,并先行支付了30%的订金。

第二天,一辆大货车就带着“技术指导”和鹅苗来到来到杭飞家。

杭飞回想起来,那天人和货物是到了傍晚时分才抵达的;那时,他向陪同的司机交付了最后一笔款项,连同之前的预付款,总计达到了两万九千元。

在那段时间里,对方以需要“申请饲料”等为由,扣留了双方签订的合同。杭飞当时并未对此事给予过多关注。

两天过后,负责技术指导的人员离岗,紧接着,杭飞的鹅苗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死亡现象,最终,存活的数量锐减至仅有400只。

技术指导离开后,厂家起初还会接听电话,然而态度却变得敷衍,渐渐地电话也不再被接起,最终甚至直接关掉了手机。杭飞如此陈述。

那47位受害者所经历的事情与杭飞所遭遇的几乎相同:他们先是看到了广告,接着前往当地进行实地考察,最后不幸陷入了骗局之中。

该网站上仍显示着收益评估数据:饲养数量超过一千只的大型鹅,每年分四次饲养,其收益可达到三十二万元之上。

江西的农民胡有明,在这48人当中,订购鹅苗的数量位居首位。去年三月,他在沭阳的一家鹅厂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束后,他一次性订购了1万只鹅苗。然而,最终存活的鹅苗数量却仅有100多只。

河南的马鹏飞在沭阳扎下镇的鹅厂订购了1200只鹅苗,但最终只有33只成功长大。

胡有明回忆道,他当时觉得发现了一条创业致富的绝佳途径,"网络上充斥着众多此类宣传网站江苏养鹅骗局,他坚信其真实性,亲自前往当地考察了鹅厂,再加上对方的热情推销,他的信心愈发坚定。"

部分受害者提供的“鹅苗购销协议”,文中有“保底收购价”

受骗

“假鹅苗、假药、假饲料”

通过对这48位受访者的调查了解,发现其中5位在支付了订金之后,并未收到所购商品,结果上当受骗。

那43个人大多数是在技术指导人员离开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随着大批鹅苗的相继死亡,最终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去年四月,贵州人周平(化名)购入了4000只大种鹅苗,每只鹅苗的售价为18元。然而,在为这些鹅苗接种了疫苗之后,它们开始陆续出现死亡现象。

为此,周平求助于一位公务员亲戚。在亲戚的引导下,他顺利地将鹅苗、疫苗以及饲料等物资送至当地县的畜牧局。

畜牧局的专家及工作人员审视后表示,这些鹅苗并非大型品种,所用的疫苗亦为假冒,根本无法发挥效用,饲料亦属无标识的三无产品。周平回忆道,在专家的建议下,他购置了正品疫苗,结果约有1000只鹅成功长大。

周平提到,鹅厂当时宣传称大鹅的平均体重可达15斤,且回购价格最低为10元。然而,实际情况是这些大鹅的体重仅为宣传的一半,最终只能以每斤7元的价格进行销售。

周平指出,当地已形成一条涉及假广告、假鹅苗、假疫苗以及假饲料的诈骗产业链,其操作手法之熟练,堪比莆田系行骗手段。

记者经过统计得出,被骗的受害者共有48人,他们分别来自河南、贵州、四川、河北、福建、江苏等15个不同的省份。

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农民或者打工者。

去年五月,河南的王鹏购置了五千只鹅雏,原本打算在家乡自主创业,然而不幸被骗,总计损失了八万元以上,今年他不得不选择外出求职。

在48名参与者中,超过半数的人学历停留在初中及以下水平,而将近一半的人则拥有大专或本科的学历,此外,还有三位拥有大学学历。

年龄跨度从22岁至60岁不等,其中“90后”成员有12位,“80后”成员同样有12位。

在这48名参与者中,仅有寥寥数人先前有过养殖的背景,而绝大多数人把这次养鹅活动视为一次“创业”的尝试。

维权

缺少核心证据维权难

发现受骗后,48个人里只有23个人得到了部分赔偿或者补偿。

贵州的周平是其中维权较为成功。

周平回忆说,一旦察觉被骗,他的那位公务员亲戚立刻要求他将诈骗网站的截图进行公证,并让他保存所有手头上的证据,同时还将与商家的通话录音保存。接着,他携同几位朋友重返沭阳,并向当地警方报案。由于证据充足,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解下,原本被骗走12万元的周平,最终成功追回8万元的赔偿金。

江西农民胡有明订购了一万只鹅苗,并购买了其他药品,总共花费了三十万元。当他意识到自己被骗后,便前往沭阳当地报警。由于被骗金额较大,且他手中握有部分证据,当地警方成功找到了卖鹅的人。然而,鹅厂的老板声称自己已经没有钱,最终只赔偿了胡有明十五万元。

受骗者通常会选择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是向12315进行举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由于在购买鹅苗时签订的订购合同被商家以各种借口扣留,这些养殖户在维权过程中缺乏关键证据,因而面临重重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在获得赔偿的23名受害者中,绝大多数人仅能获得被骗金额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作为赔偿。

涉嫌违法的鹅厂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厉打击,沭阳地区发生的“鹅苗诈骗”等不法行为已明显减少。

尽管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涉嫌诈骗的养鹅场仍在发布广告,而且还有一些商家已经将业务转移到山东以及江苏的徐州等地区,继续进行非法经营活动。

骗子没有消失,只是挪了个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