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骗案例 正文
  • 本文约1902字,阅读需10分钟
  • 133
  • 0

朱国华集资诈骗18.74亿被判无期徒刑,1200名老人受骗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4月29日 10:05,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博主。
摘要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一起销售“地宫穴位”等涉老项目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告人朱国华等虚构“地宫穴位”理财项目、汽车租赁债权项目向不特定的4000余人非法集资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出售“地宫穴位”等相关项目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作出宣判。 被告人朱国华等人通过虚构的“地宫针灸”理财项目、汽车租赁债务项目,向4000余名不知名人士(其中老年人1200余名)非法集资,集资诈骗金额达1.874元。亿元。 主犯朱国华被判处无期徒刑。

专门从事诈骗的公司

法院查明,2014年3月至2018年7月,被告朱国华、朱金恩利用朱金恩等人的身份资料,注册设立凤鸣财富管理(苏州)有限公司、苏州苏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其他公司。

集资诈骗罪的案例_集资诈骗案判决案例_诈骗集资罪的立案标准

在上述公司未取得相关财务资质时,被告朱国华负责策划包装虚构、不合规的“地宫穴位”项目,并将租车债务项目夸大为“创新3号”和“创新3号”。销售团队通过发放传单、举办酒会、促销等方式公开宣传“创新6号”“金丰8号”、“金丰26号”、“苏熙财富”等12款金融产品,并与募集参与者签署股权认购协议。 他们以计划合同、债务计划合同等形式,以高收益为利诱,向社会上不特定群体推销金融产品,非法集资4300余人,其中老年人1200余人,实际诈骗金额达1000万元。吸纳金额18.74亿元。 逾9.13亿元尚未归还。

集资诈骗罪的案例_集资诈骗案判决案例_诈骗集资罪的立案标准

江苏高院二审认为,被告人朱国华、朱金恩不具备相应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虚构12款理财产品向社会推广,非法吸收资金。 吸收资金主要用于偿还本金和利息。 个人债务、消费等,给募资参与人造成损失9.13亿元。 应当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案判决案例_诈骗集资罪的立案标准_集资诈骗罪的案例

判决认为,被告人朱国华虽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但由于集资诈骗的对象包括千余名老人,且造成的损失大多难以挽回,故不能如实供述。关于其归案后非法集资的去向。 其如实供述,故未从轻处罚,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因犯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朱金恩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40万元;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依法处置后,按比例返还募集参与人; 各被告人的违法所得继续追缴,不足的部分责令各被告人在其参与犯罪的数额范围内继续赔偿,并退还集资参与人。

包装项目虚假宣传

本案中,朱国华等人以公司名义包装实体项目进行虚假宣传,制造其实力雄厚的假象。 朱国华先后控股各类公司11家,涉及资产管理、汽车服务、基金管理、融资租赁、文化传播等领域,可见其业务经营范围广泛,公司面貌赫然,利用各种手段让被骗者相信其公司的实力。 强的。

“以这些公司的名义包装或虚构实体项目,利用所谓的合同、现场照片、项目资料等精心准备的宣传材料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二庭尚钊法官表示。

他介绍,高利利诱通常是犯罪分子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段,有的受骗人甚至在不同案件中多次受骗。 朱国华等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集资诈骗罪的案例,用高利率刺激,用“言语”引诱,用情绪迷惑,一步步把受骗者引入陷阱。

诈骗集资罪的立案标准_集资诈骗案判决案例_集资诈骗罪的案例

此外,本案被告通过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虚构包装不同项目,扩大了诈骗范围​​。 被告不仅为老年人包装了两个与养老项目​​相关的“地下穴位”,还为年轻人包装了汽车。 服务、租赁项目,以及实际投资的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

解决养老金欺诈的根源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朱国华等犯罪分子利用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实施诈骗,导致上千人被骗。 现实中,大多数老年人渴望家庭关怀、希望身体健康、减轻子女负担、一定程度脱离社会、不了解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部分人贪图便宜等。 .,并被犯罪分子用来实施诈骗。

据尚兆胜介绍,在此前的吴某某诈骗案中,被告吴某某利用了一些老人渴望亲情、关怀的心理,从每天打电话问候,到改称“叔叔阿姨”。 他们成为“爸爸妈妈”,然后用定期或节日问候、身体不舒服时的问候、生日时送上有价值的小礼物等方式。 不少老人在被告人的不断问候和情感攻势中体验到了自己渴望的家庭关怀和关爱,一步步被欺骗、迷失。 几十万、几十万的退休金都进了被告的腰包,甚至几位老人还向被告无偿提供了房子,向他人借钱做抵押。

“司法机关在严厉打击养老金诈骗犯罪的同时,也需要聚集社会力量,从源头进行综合治理。” 尚兆胜建议,养老服务机构、基层社区等组织要充分发挥助老作用,经常为老年人开展科普讲座,帮助他们不断接触和了解社会,增强识别判断能力集资诈骗罪的案例,提高自身预防能力; 家人要时刻关心老人,满足老人对家庭照顾的渴望。 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老年人本身切不可贪小便宜。 犯罪分子往往会安排一系列场景,安排“托儿”出面解释,用一系列词语进行“威逼利诱”。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往往很难逃脱。

“总之,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老年群体深刻认识到‘天上的馅饼不会掉下来’。” 尚兆胜说道。

作者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Rosash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