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知识库 68岁周阿姨接到儿子满脸是血求助电话,匆忙转账5万后才知被骗
视频里防骗知识库,我儿子满脸是血地躺在担架上,有护士在旁边喊着要交5万抢救费,我作为母亲,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68岁的周阿姨攥着皱巴巴的转账凭条,手指不停颤抖。
那是上周三下午3点,她正在和姐妹们跳舞防骗知识库,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视频,显示的是儿子的工作地 。
画面当中,“儿子”身着染血的衬衫,他蜷缩在救护车内,背景音里,混杂着刺耳的救护车鸣笛声,还夹杂着医护人员急促的对话。
“妈,我追尾了运钞车,人家要私了。”视频中的“儿子”压低声音恳求。周阿姨甚至看清了他左眉骨那道熟悉的旧伤疤,其位置和儿子小学爬树摔伤的位置分毫不差 。
骗子接连发来“手术室实拍”“警察调解书”等伪造资料,对周阿姨进行轰炸,在此情况下,周阿姨赶紧去汇了款。
三天后女儿小芸来送降压药,周阿姨从女儿惊愕的表情中得知了真相:
那天下午,儿子在深圳参加行业峰会,手机一直放在酒店保险柜里,处于全程被锁的状态 。
国家反诈中心有最新通报,2024年全国发生了超过2.3万起新型电信诈骗案件,这些案件是冒充子女的,其中60%的受害者是50岁以上老年人,抱团养老群体成为诈骗重灾区,因为这个群体独居率高,资金集中 。
[id_1202098196]
骗子专盯老人三大漏洞
1、精准掌握独居信息
骗子借助广场舞群、老年大学报名表这类渠道,锁定那些不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特别留意结伴养老的活跃人群 。
[id_630620391]
谎称摔伤住院(利用老人担心独居意外心理)
虚构投资项目(针对结伴养老群体的资金共管账户)
3、技术伪造来电显示
使用改号软件,伪装成子女常用号码,甚至通过AI截取微信语音片段。
02
四重防线守护"养老姐妹团"
防线1:建立互助核验机制
接到子女要钱电话时,立即启动"三闺蜜确认法":
① 联系至少两位共同好友交叉核实
② 通过子女单位座机或同事微信二次确认[[历史对话]]
北京朝阳区有6位阿姨,她们选择结伴养老,通过互相拨打子女单位电话,成功拦截了诈骗。
防线2:设置财务安全阀
共同养老账户实施“双人密码”制度,转账时需要两位闺蜜同时输入密码 。
防线3:定期更新防骗知识库
每月都会举办“防诈会”,会上会分享最新的诈骗案例,比如伪造养老院缴费通知这种案例 。
防线4:建立紧急响应链
制作联络树状图,该树状图包含子女、社区民警、养老机构负责人,将其张贴在客厅显眼处。
03
特别提醒:这些细节暴露骗子
1、时间陷阱
真子女不会在晚上10点到早上6点这个时间段要求转账,通常情况下,老人家在这个时间段都处于睡觉状态 。
2、地点漏洞
声称"在派出所"却无警笛背景音,说"在医院"却听不到叫号声
3、肢体暗号
和子女约定专门的手势,比如摸耳垂代表安全,在视频的时候让对方做指定的动作,以此打造只属于你们的小秘密。
国家反诈中心有数据显示,在2024年,针对结伴养老群体的诈骗情况出现了变化,与之前相比,同比上升幅度达到了45%。
转发此文到"夕阳红姐妹群",互相绑定为"防诈紧急联系人"。
守住养老钱,才能和闺蜜们继续游遍山河、住海景房、办旗袍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