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高峰付费内推骗局频发,雷叔带你拆解4大套路识破谎言
-《人力资源》杂志特约作者
雷叔
春招期间,各种“2万元保送大厂实习”、“30万直通央企编制”等广告在社交平台上充斥着眼球。尽管教育部已发布两次警示,提醒公众警惕“付费内推”的骗局,然而,依然有许多求职者对此深信不疑,陷入了陷阱。
今日,雷叔携手与你剖析“付费内推”产业中的四大伎俩,旨在助你辨识欺诈手段,确保你的荷包和未来不受损害!
一、揭秘“付费内推”3大谎言!
谎言1:“我们与名企HR有合作”
真相大白: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反复强调,他们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有过合作。所谓的“内部渠道”实际上只是伪造的邮件和虚假的内推链接。当然,这其中可能存在个别大型企业员工在背后提供帮助。最近的新闻报道已经对此事进行了证实。
谎言2:“先交钱,不过全退”
揭露事实:中介机构通过概率来谋取利益,仅需在100名付费者中录用5人便能够实现盈利,而那些未被录用的客户往往以“面试表现不佳”为借口拒绝退还费用。这种手段是黑心中介惯用的伎俩!
谎言3:“背景调查100%通过”
真相揭露:一些中介机构虚构所谓的“远程实习”项目,实习证明并未被录入到企业系统中。在背景调查过程中,我们只能联系到那些冒充导师的中介人员。除了疫情期间,若再有远程实习的声称,那无疑都是骗局!
二、4类高危骗局正在收割求职者
套路1:虚假岗位钓鱼
重庆大学生刘明玉在支付了1.9万元的“保送费”之后,竟然发现所谓的“总经理直推岗”实际上只是某公司的一个前台职位。
岗位要求不明确(例如“总裁助理”或“储备干部”等职位),且薪酬待遇远超同行业标准。
套路2:远程实习造假
此类陷阱:支付3至8万元即可获得所谓“大型企业远程实习”机会,然而实际工作内容仅限于数据录入远程付款防骗,所配导师实际上为兼职人员远程付款防骗,且实习证明上并未加盖公章。
破局的关键在于,需审查导师的在职证明,包括工牌和企业邮箱,同时还要验证实习系统的登录权限。
套路3:阴阳合同诈骗
该机构声称需先签署《培训协议》方可进行面试,实则通过此手段诱使求职者贷款支付培训费用,该事件涉及的金额已超过百万。
法律警示:此类行为涉嫌合同诈骗,追回资金成功率不足10%!
套路4:留学求职捆绑
中介声称提供“10万元包含实习机会和知名院校推荐信”的优惠,然而这些推荐信实际上并非由相关教授出具,导致留学生被海外学校列入黑名单。
三、3步识破真假内推
Step1:查渠道
官方推荐途径:访问企业官方网站或关注其公众号,通过“内部推荐”专区进行操作;同时,在员工的个人社交平台账号上(需验证其在职状态)进行推荐。
存在风险警示:涉及闲鱼或小红书上的匿名账户,以及采用“实习”、“PTA”等变体字样来躲避监管。
Step2:验身份
请告知:能否提供推荐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实习期间的相关经历是否会被记录在人力资源部门的数据库中?
通过在领英上检索推荐人的职业背景,核实其所在公司和职位信息的真实性。
Step3:看收费
合规的界限明确:企业内部的推荐奖励仅限内部员工获得,决不向求职者索取任何费用。
四、被坑后如何自救?
1. 证据留存指南
立即截图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件
录制电话/视频沟通内容
2. 维权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