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黑票代陷阱:低价机票背后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解析
“黑票代”没有相关资质,通常会通过收购他人里程积分或者盗用他人里程积分来兑换机票,也会零售团体优惠机票,甚至盗刷信用卡来购票等违法违规的手段,从而获取到比正常折扣低很多的低价票,以此来招揽顾客。要消除“黑票代”的隐患,一方面需要呼吁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要从流出端和销售端加强管理。
近日,“建议不要购买低价机票”这一话题冲上了热搜。一些乘客反映自己遭遇了机票销售的套路,在购买了“黑票代”所售卖的低价机票之后,被拒绝登机,从而导致了行程的延误。
“黑票代”是不合规第三方机票销售代理的俗称。在我国,要成为机票销售代理需满足特定条件,并且经航空公司审核同意并签约后,才具有资质。票务代理的出现是因为市场有多元化购票需求,它对连接供需两端、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交易便利有着积极的作用。“黑票代”没有资质,也没有正规的票源。它通常会通过收购他人的里程积分来兑换机票,或者盗用他人的里程积分兑换机票,还会零售团体优惠机票,甚至盗刷信用卡来购票等违法违规的方式,从而获取到远远低于正常折扣的低价票,以此来招揽顾客。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这样的低价票是有风险的。“黑票代”的主体大多是个人或者皮包公司,他们不签订合同,采用线上转账的交易模式,这种模式风险很高。他们从非正规的途径获取机票或者虚构票源,这种做法使得后续的出票以及退改签环节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市场价格变动导致其无利可图,那么大概率会出现消费者无法登机的情况。同时,如果在订票过程中涉及盗用、冒名、违规交易等行为且被航空公司发现机票代理 全价票 骗局,“黑票代”就很可能会卷款跑路。
“黑票代”的活跃不能仅仅归结于消费者“爱贪小便宜”。机票的定价机制十分精细且复杂,会依据市场需求、运力成本、服务内容等因素来实行差异化定价并进行动态调整。这种定价方式虽然能够较为灵活地反映出真实的供需关系机票代理 全价票 骗局,然而在客观上却使得消费者进行比价的难度变大,决策成本提高。与之相比,那些直接给出巨大折扣的“黑票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些购买“黑票代”机票的乘客顺利登机了。这助长了部分乘客的侥幸心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票务代理的监督检查机制、里程积分机制以及乘客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等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网络平台需要承担主体责任。“黑票代”一般会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发布商品信息并完成交易。部分平台虽然在信息发布规范里明确禁止发布售卖航空里程兑换票、机票代订等相关内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其审核监督职责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消除“黑票代”的隐患,一方面要呼吁消费者能够擦亮眼睛。另一方面,要从流出端和销售端加强管理。航空公司需要强化内部的自我监管,构建起既合理又便捷的消费者友好型票务体系。交易平台也需要增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审核机制,在商品的上架、推荐、维护以及交易等各个环节形成监管的闭环,从而不给“黑票代”留下可乘之机。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