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警惕航班退改签诈骗:精准信息泄露成陷阱,如何防范?
“十一”假期前,航班和高铁的运行较为密集。在此期间,一些诈骗分子开始活跃起来。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在航班的“退改签”骗局背后,往往会利用用户的精准信息,把受害者引导到第三方平台进行诈骗。用户购买机票之后,其相关信息会在订票平台、航空公司、代理商等多个环节进行流通,而且存在故意买卖信息以及系统数据被攻击和泄露的可能性。
陷阱
身份证航班号全泄露
彭先生回想起上次经历的“退改签”事宜,到现在依然心有余悸。那时,有一个自称是国航“客服”的人给他打来电话,在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航班号等信息核对完之后,说彭先生所乘坐的航班存在机械故障,需要往后改签一小时再出发。
彭先生听到航班变动后,一系列安排都需要调整,他陷入了慌乱。然而,这名“客服”却很有耐心地安抚他,说可以为他办理改签,并且有 300 元机票差价需要退还到支付宝。当彭先生按照“客服”的指示输入短信验证码准备操作退款时,却发现无法成功退款。彭先生表示不需要退 300 元差价之后,“客服”回应说让他放心。“客服”称任何人都不能私收差价,即便现在不退,后续也会有工作人员联系来进行退款。
看到支付宝无法退款后,这名“客服”给彭先生指引前往退款小程序。当要点击输入退款服务号时,彭先生开始警惕。进入服务号后,“客服”继续引导彭先生进行退款,还需要人脸识别、验证码等。就在这时,彭先生所说的每句话,电话那头都有了回应,反应过来的彭先生赶忙挂断了电话。当时陷入了那种情绪。后来猛地想起来,便查看了国航官方账号,发现航班动态是正常的。他怀疑是在线订票平台泄露了自己的信息,觉得只要自己再操作多一点,就可能会被骗。
记者通过公开渠道,以“航班退改签骗局”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发现,有多位用户都反映了此类骗局的存在。其中,有消费者称自己被诈骗了 10 万元。
套路
诈骗伎俩分为三步走
航班的“退改签”存在骗局,这并非新出现的情况。诈骗者虽然十分狡猾,但他们往往会有相对固定的套路以及话术。
在诈骗活动的初期,精准的信息以及看起来“正规”的话术,对于诈骗能否持续起着关键作用。多名接到航班“退改签”骗局电话的受访者向记者表明,诈骗者一般会依照客服的“腔调”以及话术模板来进行自我介绍。接着,便开始核对包含姓名、身份证、出行所乘坐的航空公司航班号等诸多方面的个人信息,凭借精准信息初步赢得受害者的信任。
诈骗活动在进行中,会一环一环地进行诱导。它靠制造一些“可信”的理由以及赔付诱饵,从而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多位受访者介绍,诈骗者通常会说因为天气、航班机械故障、起落架出故障等原因,所以需要航班取消、改签或推迟等。之所以需要联系受害者,是因为存在数百元的“航班差价”“赔偿金”“赔付金”等。彭先生坦言,一般人听到有钱可退,也会乐意去相信。
“退改签”诈骗活动的第三步,是把受害者引导到第三方的软件、网址或者小程序平台。有市民说,“客服”常常故意用有保障的支付宝或者微信渠道来进行退款操作。当用户表明无法退款时,“客服”会接着引导用户下载“官方软件”、退款小程序机票代理 全价票 骗局,或者发送短信给用户发来“官网”的链接地址,让用户进行登录。之后,会以转账来验证安全账户等为由头,引导受害者输入所接收到的“服务号”以及交易验证码等相关信息,最终通过共享屏幕等手段盗刷或者转走资金。
背后
代理公司或是重灾区
在航班“退改签”骗局里,诈骗者是怎样获取到如此精准的个人信息的呢?经过调查得知,订票的数据链条比较长,并且涉及到的环节也很多。只要进行了订票操作,从理论上来说,个人信息至少会在 5 个环节当中进行流通。
在“退改签”骗局里,很多网友将矛头对准了 OTA 平台(即提供机票、酒店、餐饮预订等服务的互联网平台)。记者联系了携程网客服,客服回应称平台对用户信息极为关注,始终在进行加密监控,并且有着严格的防范机制。旅客信息的流通涉及了银行系统、航空公司、民航系统、通信公司、代理公司等这些方面。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不排除会有某个环节被不法分子窃取的情况。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服表示,航空公司对旅客信息保护很严格。国航客服提示,航班变更通知及服务短信的发送号码是 95583,不要相信和回复陌生来电或短信,以防遭受诈骗损失。深圳航空的客服介绍,在行业内,“退改签”骗局主要有两个高发阶段,一个是节假日前后,另一个是航班起飞前。深圳航空的客服称,航空公司会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处理和提升信息安全,比如登记“拉黑”旅客所反馈的那些疑似诈骗的电话。
航班订票信息涉及多个方面,有订票平台、航司、代理公司、旅行社以及业内个人等。一张机票至少有 5 个环节可以流通。网络安全研究专家彭根介绍,旅客订票后,信息的保管和流通涉及众多上下游链条。最容易出现信息泄漏或者买卖情况的是小代理公司,因为它们的数据安全保护能力相对薄弱,有时还会遭遇技术手段。他表示,诈骗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旅客信息机票代理 全价票 骗局,有可能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信息“黑”出来的。并且,有时候代理公司自身都不清楚自己已经遭受了攻击。